甚麼是非暴力溝通

生活中的實例

文/鄺麗君

幾年前,我去日本參加由美國非暴力溝通中心舉辦9天的培訓課程,地點在日本東京山梨縣。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單獨到日本,從日本機場出來要轉搭三趟鐵路電車,我很擔心會在日本迷路且不知如何搭乘電車。因為女兒是讀日文系,且自助旅行去日本兩次,所以想請他幫忙。

昨天晚上兩人說好今天早上要上網查詢,並要教我如何在日本搭車買票及轉車。

早上十點叫女兒起床,她已醒來但不肯起床,我很大聲的跟他說,"你答應我的,都不守信用,你一點也不關心我"。說完,她還是繼續躺著並不理我,當時的我真得很生氣。

坐在客廳,我想到我要去學習非暴力溝通,用非暴力溝通的表達試試看。我又去房間叫她,這次我說,"女兒,這是媽媽第一次一個人去日本,我感到很擔心,因為這次課程的學習對我很重要,我希望能準時趕到上課的時間,你願不願意現在起床幫我查交通資訊呢?" 說完她還是沒起床。

我這時想她昨天很晚睡,可能感到很疲憊,需要再多睡一會兒。想到這兒我也不生氣了。

隨後去廚房用烤麵包並吃早餐。那時;女兒走到我身邊說媽媽我們一起來看看問題吧。我很驚訝,我問她為什麼要起床陪我去?她說,”我擔心你會迷路,因為你需要我的幫忙。”

第一次我要求女兒要幫我忙,但女兒不願意時,我就責備她,女兒並沒有意願要幫助我。當我換一種方式跟他說,他便自願幫我的忙。第二種溝通的方式是叫做非暴力溝通。

非暴力溝通(Nonviolent Communication,簡稱NVC)

《非暴力溝通:愛的語言》是美國微軟公司CEO納德拉第1年上任送給每位主管的書籍。「非暴力溝通」訴求深度聆聽與客觀表達觀察的重要性,納德拉認為在微軟內部的溝通充斥著暴力語言,希望藉此改變公司內部溝通的文化。

該書作者馬歇爾·盧森堡博士說,“非暴力溝通 (Nonviolent Communication,簡稱NVC)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。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,而是去明白自己的觀察、感受和願望,有意識地使用語言。我們既誠實、清晰地表達自己,又尊重與傾聽他人。”

非暴力溝通提供簡單且具體的技巧,這些技巧的運用是使人們友愛與互助。它的基本理念是基於人與人是相互依存和與人協作而不是強迫的。非暴力溝通包括兩個部份及四個要素,兩個部分是誠實的表達與關切地聆聽,四要素是觀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請求。

觀察:「這是媽媽第一次一個人去日本」

感受:「我感到很擔心」

需要:「因為這次課程的學習對我很重要,我希望能準時趕到上課的時間」

請求:「你願不願意現在起床幫我查交通資訊呢?」

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

一、 觀察而不是評斷

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「觀察」,是我們的感官直接體會到正發生的狀況,並且能夠清楚地說出所觀察到的結果,例如:「我看到/聽到/想到…」。觀察就像是攝影機拍攝到所發生的事。

評論是來自觀察所引發的聯想或看法。例如,某人遲到了20分鐘,我們說,「他是個不守時的人」或「他是個沒有時間觀念的人」,這就是一種評論。觀察是直接地說出「他遲到了20分鐘」。

二、 感受而不是想法

例如:「我覺得我是個失敗的主管」,這個句子中,是評斷自己領導能力不好,而沒有表達出做主管未能達到組織目標的內心的感受。表達感受可以這麼說,「作為一個業務主管,我有些挫折(煩躁、鬱悶)」。這個句子則表達了內心裡的真正的感受。

當我們說“我覺得”時,常常並不是在表達感受,而是在表達想法。例如「我覺得被誤解了」、「我覺得被利用了」、「我覺得被批評了」、「我覺得被忽視了」,這些都不是在表達自身的感受,而是在分析別人是怎樣對待我們。當我們有這樣的想法時就容易產生自責(對自己暴力語言)或責備他人(對他人暴力語言),甚或進而產生彼此的衝突。

三、 需要而不是策略

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是「需要」。需要是維持我們身體上、情緒上、精神上及人際關係上存在的要素。人類的共通需要,不因文化、風俗、語言和信仰上不同,而有所區別。我們有如下的需要:

•水、空氣、食物和庇護所。

•支持、愛、讚賞、瞭解、誠實、自主、友誼、學習和娛樂。

當我們能辨認並表達需要,就有機會找到方法滿足它們。比如說部屬有支持的需要,這時他就會尋找滿足這支持需要的策略,比如向主管請求工作上的資源或人力等。

需要是為我們的感受負起責任,當需要得到滿足時,我們得感受是正向的,例如,「我很高興」、「我很興奮」。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,我們得感受是負向的,例如,「我很難過」、「我很沮喪」。

例如:「當我看到孩子們都將晚餐吃完時,我感到非常滿足,因為我很重視均衡的營養。」

四、 請求而不是命令

提出請求時,能夠具體、明確地指出我們想要的(而不是不要什麼),而且確實是請求而非要求(希望對方的行為是出於由衷的關心,而不是出於恐懼、內疚、慚愧、責任等)。

請求是向對方提出滿足我們需要的策略,運用請求是讓生活更加美好。例如,「你是不是願意現在起床來幫助我呢?」。如何分辨請求和命令呢?如果我們請他人做事,當他人拒絕時,我們如果生氣,那就是一種命令。如果我們允許別人說不,那就是一種請求。

用非暴力溝通四要素來表達

若用上述我和女兒的故事,「女兒,這是媽媽第一次一個人去日本,我感到很擔心,因為這次課程的學習對我很重要,我希望能準時趕到上課的時間,你願不願意現在起床幫我查交通資訊呢?」

以上這些技巧強調我們對自身行為和對他人作出反應時的選擇負責,以及如何促成協作性的人際關係。通過非暴力溝通,我們學著去聆聽我們自己和他人的深層需要,識別並清晰地表達。當我們專注於澄清觀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請求,而不是分析和評判,我們將發現自己內在的慈悲;通過強調深入的傾聽——傾聽我們自己以及他人,非暴力溝通有助於培育尊重、關注和理解,進而引發雙方由衷給予的願望。形式很簡單,但能強有力地帶來變化。

非暴力溝通為有意識的、友愛協作式的交流提供了一個清晰、有效的模式。